2011-2018年安徽暖季短时强降水及其环流背景统计特征
编号:94 稿件编号:53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10-10 20:14:09 浏览:290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采用2011-2018年5-8月逐10分钟的地面稠密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安徽省小时强降水(Hourly Heavy Rainfall,简称HHR)事件在入梅前期、梅雨期、出梅后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别山至皖南山区西南部一带是HHR事件的易发区域,安徽省西南、东北地区HHR事件对暖季总降水贡献高达30-40%。入梅前期,安徽省HHR事件日的发生频次低,雨强较弱;梅雨期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出梅后期雨强较大,持续时间短。按99百分位阈值,60%以上极端持续性(≥360 min)和极端累积雨量(≥138.0 mm)HHR事件出现在梅雨期,而60%以上极端雨强(≥25.0 mm·10min-1) HHR事件出现在出梅后期。梅雨期,HHR事件频次在凌晨6时和午后17时出现峰值;出梅后期,呈现明显的午后16时单峰结构。根据旋转T模式主成分客观分析法,将安徽省梅雨期HHR事件划分为西南低涡切变型或锋面型(SP2型)和西北低槽型(SP1型);出梅后期则为南方低压或台风低压型(SP6型)和西北低槽型(SP1型)。其中,梅雨期SP2型HHR事件主要发生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其过渡地带,是梅雨期HHR事件的主要贡献者;而SP1型HHR事件主要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及安徽东北部等山区较易发生。出梅后期,SP1型HHR事件呈现北多南少特点,而SP6型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有较明显的HHR事件发生,是出梅后期HHR事件的主要贡献者。
关键字
短时强降水,暖季,客观天气分型
报告人
刘希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稿件作者
刘希 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