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初夏高温及环流的低频特征研究
编号:8
稿件编号:130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7-27 16:36:14 浏览:420次
墙报交流
摘要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在全球气候系统温度升高的背景下,夏季因温度异常偏高导致高温伏旱事件频频发生,这是全球所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为了对华北极端高温形成机理认识提供参考,也为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提供可用信息,本研究对1981-2016年华北区域平均的6-7月逐日最高气温进行带通滤波,频段分别选取30-60d(ISO)和10-20d(BWO),并将滤波后的华北逐日最高气温量先算出绝对值序列,再将该序列6-7月的平均值分别定义为ISO和BWO的年际指数,从而分析低频高温中季节内振荡分量和准双周振荡分量的特征,并挑选出各分量中低频高温的强年和弱年。通过分析1981-2016年华北初夏ISO强年和ISO弱年的逐日ISO指数变化特征,可以发现华北初夏ISO强年ISO指数振幅较大,强度较强,有明显的振荡周期;而ISO弱年的ISO指数振幅较小,强度较弱,没有明显的振荡周期规律。单独分析ISO强年,大多数ISO强年(1992、2001和2002年),两次明显的正位相其分别出现在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 ISO指数正位相对应低频高温的增强,这与华北夏季高温事件频发期较为吻合。类似的,本研究分析了1981-2016年华北初夏BWO强年和BWO弱年的逐日BWO指数变化特征,发现华北初夏BWO强年BWO指数振幅较大,强度较强,有明显的振荡周期;而BWO弱年的BWO指数振幅较小,强度较弱,没有明显的振荡周期规律。在此基础上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对低频高温异常年的500hPa高度场进行10-20天和30-60天的带通滤波,并找出了低频高温异常年500hPa高度场的异常信号。研究结果发现华北初夏ISO强年500hPa季节内距平场在北半球中高纬存在明显的“+-+-”分布型;而ISO弱年则没有明显的振荡周期规律。
关键字
华北初夏,低频高温,季节内振荡,准双周振荡
稿件作者
李晓帆
河北省气候中心;河北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李伊吟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李天宇
吉林省气候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