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一次罕见持续性强浓雾天气分析
编号:64 稿件编号:48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7-28 22:02:21 浏览:405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陕西关中盆地秋冬季节易产生强浓雾,对交通出行造成严重影响。本文聚焦强浓雾的爆发性增强机制研究,以期为强浓雾过程中能见度突变预报提供业务参考,降低大雾天气造成的灾害与损失。选取2019年1月10日夜间至13日白天发生的持续性强浓雾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秒级资料、风廓线雷达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重点分析了西安10日20时—12日20时的强浓雾演变特征,并探讨其爆发性增强的原因。结果表明:(1)此次雾过程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多爆发性增强的特点。发现包括蒲城、眉县、泾阳等16个站点均具有雾的爆发性增强特征,且部分站点在整个过程中多次出现爆发性增长现象,西安泾河站在雾发生两次爆发性增强时,能见度分别在10 min和15 min内迅速下降至100 m以下,这在陕西雾的研究史上较为少见。(2)强浓雾过程发生在雨后,近地表空气湿度极大。高空受偏西风控制,中低层为弱的冷气流与偏南暖湿气流持续缓慢交绥,地面位于锋面后部冷高压均压场控制中。雨后高湿环境、静稳、持续少变的天气形势,为持续性浓雾天气的发生提供有利形势。(3)在雾前和雾发生发展阶段均有逆温层稳定维持。强浓雾阶段,逆温强度加大,逆温层加厚。稳定维持的较强逆温层,使得大量水汽积聚在近地表不易向上扩散,有利于雾较长时间持续而不易消散,也为雾的爆发增强提供了有利层结。(4)静稳天气形势下,较小的偏西或偏东风灌进关中平原时,由于地形的收缩,常常引起辐合上升运动,形成风场辐合。在夜间或清晨温度较低、水汽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辐合中心水汽充分凝结,极有利强浓雾的产生与发展。(5)充足的水汽是雾产生的先决条件。此次雾过程中,雨后高湿环境使得近地表水汽含量大,而700 hPa偏南暖湿气流的持续输送,为浓雾的发生与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供应,且第二次强浓雾阶段的水汽条件较第一次更为有利。(6)当层结、水汽、动力等条件有利时,触发因子的作用可能导致雾在短时内爆发性增强。第一次雾爆发增长时,风向的突然转北使得雨后近地表积累的大量水汽在弱冷空气的触发下,爆发性发展为强浓雾。而在第二次雾爆发前后,东来的平流输送使得湿度和温度骤然增大和降低,导致雾爆发性变浓。
 
关键字
强浓雾,爆发性增强,逆温,地形动力,触发因子
报告人
梁绵
陕西省气象台

稿件作者
梁绵 陕西省气象台
潘留杰 陕西省气象台
刘嘉慧敏 陕西省气象台
黄少妮 陕西省气象台
董琪如 天津气象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