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20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特征分析
编号:173 稿件编号:177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10-18 22:29:30 浏览:1227次 墙报交流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议:[暂无会议] »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东北地区164个气象站1961-2020年冬季(12月-次年2月)逐日最低气温、降水资料,以区域内有20%(33个)以上的气象站满足单站寒潮等级标准判别区域性寒潮过程,采用相关分析、线性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探讨了近60年冬季东北地区区域性寒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0-1970年代是各级别寒潮多发时段,其中寒潮和强寒潮发生最多的是1960年代,强寒潮发生最多的是1970年代,1960年代次之;不同级别的区域性寒潮发生频次均呈下降趋势,寒潮下降趋势相对明显(0.2次/10a);(2)各级别寒潮总和的季节内频次在12月发生最多,2月次之,1月最少。寒潮、强寒潮容易出现在12月、超强寒潮出现最多的月份是2月;(3)寒潮过程持续日数主要为2-8天,持续2-4天的最多,占寒潮过程总频次的94.2%。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持续日数主要为2-5天和2-4天,随着持续日数增加发生频次递减;各级别持续时间较长的寒潮大部分出现在1960和1970年代;(4)平均降温幅度在-14~-12℃的过程频次最多(占比46.5%),过程最低温度在-24~-20℃之间的频次最多(占比44.1%),最低温度大值区主要位于辽宁东部、吉林中部和黑龙江北部和中南部;(5)寒潮过程的平均降水量和最大降水量分别以每10年0.13mm和0.83mm的趋势增加,最大降水量大值区主要是在辽宁和吉林南部,自辽宁南部至黑龙江北部递减;寒潮过程主要以干过程为主(占比45.6%),正常至干等级的寒潮过程共占寒潮过程总频次的74.7%。
 
关键字
东北地区;寒潮;时空分布;气候特征
报告人
刘丽伟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稿件作者
刘丽伟 兰州区域气候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