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尺度模拟框架(MMF)更准确地模拟美国中部地区对流降水?
编号:69 访问权限:公开 更新:2021-07-29 13:08:02 浏览:424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1年11月07日 08:30 (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议:[S3] 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 » [S3] 11.7日(上午) 议题三

摘要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的重要来源。但由于云和降水过程的多尺度性(其空间尺度从几米横跨到上千公里),利用积云对流参数化的传统全球气候模式(GCM)对对流及其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较弱,给未来气候变化的准确预测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在GCM格点中嵌入云解析模式(CRM)的多尺度模拟框架(Multi-scale Modeling Framework, MMF)避免了对流参数化,直接全球解析对流过程,已经成为新一代模拟对流的有力工具。前期研究已表明MMF相对于传统的GCM可以更准确地模拟一些气候现象(比如MJO、东亚季风、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但缺乏MMF对美国中部地区MCS降水的详细模拟和评估。因此本研究利用NARR再分析资料、雷达和1.8公里水平分辨率的WRF模拟来评估MMF模拟MCS的能力。聚焦2011年5月份MC3E field campaign, 我们发现(1)虽然MMF利用了4km的CRM来解析对流过程,但利用2°host-GCM 的MMF仍然严重低估了美国中部地区春季的MCS降水量;(2)MMF的CRM动力场仍然来自host-GCM, 而粗网格的host-GCM不能准确表征触发强对流需要的中小尺度天气过程(比如dryline),因此也无法准确模拟MCS;(3)提高host-GCM的水平分辨率能够更好地刻画中小尺度天气过程,因此也能显著提升MMF模拟春季MCS及其降水的能力;(4)对比于传统的GCM(比如CAM5), MMF能够更好地模拟对流强度,体现了CRM对流解析的优势。
 
关键字
报告人
林光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